
熊貓煙花在海淀進行了馬年新品環(huán)保煙花試放

這些孩子長大后還會對鞭炮感興趣嗎?本版攝影 張玉軍 J217
45歲的喬先生今年沒買鞭炮。過去每年他都要買一些,除夕帶著兒子一起燃放。但兒子現在對這個越來越沒興趣,這兩年幾乎都是他求著兒子一起燃放,弄得他也興味索然,今年干脆就沒買。馬年除夕,鞭炮聲響,煙花騰空,他想叫兒子一起下樓觀賞別人放煙花,但12歲的兒子抱著iPad打著游戲,頭也不抬就拒絕了他。
喬先生家的情況并非個別,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初一凌晨1時,全市煙花爆竹銷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多一半。
大人燃放少了,孩子不再隨俗,加之環(huán)保抵制,照此趨勢,燃放爆竹這一流傳千年的春節(jié)民俗還能有幾年?
起伏演變
被迫禁放
被迫限放
更遠的不必細說,它流傳千年,成為傳統(tǒng)甚至文化。一些詩作或是畫作,只要出現鞭炮,就昭示著:春節(jié)到了。有首兒歌還這樣唱道:春節(jié)到,春節(jié)到,姑娘要花兒,小子要炮。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起,城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損失不斷增大。記者每年的春節(jié)采訪也都是守著消防和醫(yī)院;火災、崩傷眼事故不斷。呼吁禁放的聲音高起來。于是,1994年春節(jié),北京迎來了禁放。然而禁放卻未能阻止老百姓對焰火的熱情,覺得禁放使春節(jié)失去了年味。隨著人們生活變好、腰包變鼓,于是違規(guī)燃放煙花爆竹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到2005年春節(jié)已到了失控的狀態(tài)。禁是禁不住了,于是2006年春節(jié),北京煙花爆竹由“禁放”改為了“限放”。
老百姓對焰火的熱情被壓抑之后再度釋放,直接導致解禁之后的頭幾年,煙花爆竹燃放一度瘋狂,有人形容,春節(jié)鞭炮都沒有起伏變化,只有一聲巨響,從除夕夜響到初一天明,動靜著實嚇人。
目前現狀
銷售漸少
今年最突出
變化是從三年前開始的,只是今年更突出。
2012年,全市共審批通過煙花爆竹零售網點1429處;到了2013年,審批通過的零售網點縮減到1337處;而今年審批通過的零售網點數更是縮減到1178處,相比去年減少了12%。
銷售量下滑明顯。2012年,截至初一凌晨1時,全市共銷售煙花爆竹41萬箱;到了2013年,同樣至初一凌晨1時,全市銷售煙花爆竹量縮減到26萬余箱,比2012年下降了37%;而今年更是縮減到12.6萬余箱,同比去年下降了52%。
PM2.5監(jiān)測顯示燃放高潮不明顯。除夕夜,北京市環(huán)保局監(jiān)測中心最新數據顯示,零點時分北京空氣中PM2.5濃度最高值是246微克/立方米,整體并未比年三十晚10時前后有大的上升。環(huán)保局相關人士表示,該數據和往年同時段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和總體燃放量大幅減少直接相關。
此外,記者從市煙花辦了解到,根據煙花辦的監(jiān)測,連續(xù)三年,全市除夕夜集中燃放高潮處于持續(xù)縮短趨勢。由于老百姓燃放熱情的衰退,就連往北京倒騰非法花炮的小販都主動退出了市場,直接結果就是今年警方在京查獲的非法花炮數量比去年減少了將近一半。
原因分析
霧霾物價和情趣轉移
北京“持之以恒”的霧霾天氣讓很多具有環(huán)保意識的市民于今年春節(jié)果斷放棄了燃放煙花爆竹。
1月29日中午,北京市政府新聞發(fā)言人王惠通過微博發(fā)起“從我做起,不放煙花爆竹”的倡議,得到網友的積極響應,很多網民隨即跟帖、轉發(fā)。有網友表示在舊俗與藍天之間作選擇的話,他會選擇后者,“咱自己的天兒,咱自己得愛!边有網友表示:“要守護我們賴以呼吸的新鮮空氣!
工體附近一家熊貓煙花零售網點的攤主也告訴記者,開售第一天,頭撥“看客”里就有一位女士和一個小孩說是“天氣太差,今年不放了”。之所以說是看客,就是因為看的多,買的少!斑B小孩都知道,生意不好做了!崩习甯锌。
此外,物價上漲也是很多人不買或少買煙花爆竹的原因之一。燕龍公司副總經理李新宇告訴記者,隨著衣、食、住、行成本的增加,老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禁花。整體物價上漲擠壓了人們對購買鞭炮的熱情。
當然,對老百姓來說,花費數百上千元購買煙花爆竹,也是一個不小的花費。
另外,去年11月下旬,中紀委下發(fā)了《關于嚴禁元旦春節(jié)期間公款購買贈送煙花爆竹等年貨節(jié)禮的通知》,也使得今年的煙花爆竹銷售受到不小的影響。記者從其中一家花炮企業(yè)了解到,今年該公司的煙花爆竹團購量一下子減少了將近80%。
再有就是,現在人們不管是朋友相聚還是家人對坐,往往都是自顧把玩手機微信或游戲,還有幾個愿去放鞭炮的呢?
未來預測
花炮
將死還是更生?
煙花爆竹作為一項傳承經年的春節(jié)民俗,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危險物品管理支隊副支隊長楊玉國認為,實際上,很多民俗、風俗的傳承并非一成不變。這些年,市民的節(jié)日文化娛樂活動、風俗習慣都在發(fā)生變化,一些新的過節(jié)理念和風尚在逐漸培養(yǎng)并產生。未來燃放煙花爆竹的人會越來越少,其他娛樂方式會越來越多。很多市民可能會選擇外出旅游,或參與其他文化活動,這是社會正常的發(fā)展過程。
楊玉國表示,目前熱衷燃放煙花爆竹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四五十歲這個年齡段,實際上很多年輕人已經淡化了這樣的習俗。同時,這幾年政府的大力引導和號召,對減少煙花爆竹燃放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楊玉國認為,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未來更環(huán)保、更安全的煙花爆竹品種仍會有其生存的空間,對此不僅國外會有進口需求,也會是未來國內市場的一個需求趨勢。
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三家花炮企業(yè)已開始主打環(huán)保型產品。熊貓煙花新推出一款號稱全球首發(fā)的零污染無硫花炮,可以達到無硫、無煙、無紙屑、無殘渣。逗逗煙花則調整了火藥的配比成分,除使用硫黃替代品外,還棄用了往年使用的再生紙,改用可降解紙來制作煙花爆竹的外皮。而燕龍公司也主推無硫煙花和微煙無土鞭炮。這也許是未來煙花爆竹企業(yè)產業(yè)升級的方向。
著名社會學家夏學鑾也認為,民俗是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如果某個風俗習慣與當代人的觀念相沖突,就一定會發(fā)生改變。今年煙花爆竹燃放量驟減,正說明人們的覺悟提高了,社會觀念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他認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的民俗在未來很有可能會被新的民俗所取代,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現在,敏銳的商人已在市場上推出了改良品:電子焰火,這無疑就是一個新的嘗試。
來源 北京晚報記者 張蕾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