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花炮之鄉(xiāng)”,是怎樣一種體驗?大瑤鎮(zhèn)李畋學校六年級學生陶夢雨用畫筆給出答案。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們鎮(zhèn)有自己的煙花產(chǎn)業(yè),過節(jié)時全家人團圓,爸爸、媽媽、叔叔、弟弟,還有我,都聚在一起。大人們一邊吃著零食,一邊聊天,我則坐在一旁,等待著天空中‘花兒’開放。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的煙花,讓夜空格外美麗,連小貓咪也來湊熱鬧了!
孩子們眼里的花炮工作,忙碌卻有趣
瀏陽是“中國花炮之鄉(xiāng)”,大瑤鎮(zhèn)更有“花炮之源”的美譽。色彩斑斕、靚麗奪目的花炮,讓無數(shù)小朋友度過了一個歡樂的童年!拔业募亦l(xiāng)是個特殊的地方,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可以看見煙花燃放!贝蟋庢(zhèn)三年級學生劉守麒說,家鄉(xiāng)的夜晚是熱鬧的,是迷人的,夜空就是一塊璀璨的畫布,畫布上鋪滿了各色炫彩的煙花,“一朵朵煙花升上天空綻放,很美!”他將這種美畫進了《家鄉(xiāng)的夜晚》中,引人入勝。
而對于大瑤鎮(zhèn)8歲程思怡來說,花炮讓她童年充滿歡樂,忙碌的花炮工作,更讓她的童年充實、有趣。
“媽媽每天一清早就去花炮廠上班!睘g陽花炮的生產(chǎn)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使用就地取材的土紙、土硝、硫磺、炭末、紅白泥土等作為加工原料,總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程思怡說,花炮廠里的工作很忙碌,但也很有趣。媽媽工作的花炮廠規(guī)模不大,專門制作一些小煙花,但這些各式各樣的小煙花,恰恰是孩子們的最愛!澳切┬熁ㄎ彝孢^好多,很好玩,而且媽媽在制作時,我還幫過一些小忙!
“一間一間的制作室里擺滿了許多大桌子,做事的人圍坐在桌子旁,雙手不停地忙碌著!币荒还と粟s制花炮的場景,在程思怡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她用幾支蠟筆將忙碌的花炮工作刻畫出來,取名為《做煙花》。
六年級學生王琪,也常和媽媽一起去花炮廠,不過她是去幫忙——捆筒子!安灰】次遗,現(xiàn)在外面燃放的煙花說不定就有我捆的筒子!痹谕蹒餮劾,捆筒子的花炮工人十分厲害,小小的她一次只能捆三四十個筒子,半天下來,能捆幾百捆,但媽媽和其他花炮工人很厲害,一天能捆一千多捆。一眨眼,一捆筒子就扎好了,再一眨眼,一堆筒子都捆好了。因而,她將和媽媽一起捆筒子的場景畫入畫中。
“花炮天堂”的孩子們很幸福
“孩子們還小,對物體的看法、思維能力都處于想象和現(xiàn)實交錯的階段,所以寫實性很弱,但這一份‘失實’,恰好是孩子們最天真可愛的地方。”孩子們稚嫩而充滿創(chuàng)意、充滿想象的畫作背后,承載著指導老師胡鳳嬌的感慨與感動。
去年9月,《小學生導刊》的編輯找到大瑤鎮(zhèn)李畋學校,希望能在刊物上展出一些孩子們描繪家鄉(xiāng)的畫作。作為中高年級的美術教師,胡鳳嬌特地在各個年級開展班會,給孩子們詳細介紹家鄉(xiāng)的煙花產(chǎn)業(yè)及歷史,并引導他們用畫筆,描繪出他們眼里、心中的花炮之鄉(xiāng)。
孩子們的熱情出乎胡鳳嬌的意料,短短幾天,孩子們就交給她五六十幅作品。彩筆畫、蠟筆畫、刮畫……都是孩子們對花炮之鄉(xiāng)的解讀。做花炮、玩花炮、看煙花,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家鄉(xiāng)是最有趣的“花炮天堂”。
“我們鎮(zhèn)的人不用去遠方工作,也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只要在家里就能做很多事情,生活得很悠閑!10歲的饒盈盈畫了一幅彩筆畫《休憩》,將這種美好生活一一展現(xiàn):大人們在捆筒子、曬筒子,閑暇之余,就坐在葡萄架下下盤棋、喝杯茶,小憩一番。
“大瑤鎮(zhèn)的留守兒童不多,孩子們平常跟著父母一起,養(yǎng)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與勞動行為!焙P嬌介紹,花炮文化深入到了大瑤鎮(zhèn)的每一個角落,不僅僅是花炮的燃放,各種以花炮為主題的文藝表演、花炮龍獅等都對他們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而花炮文化更是對他們的擇業(yè)有很大的影響。
“花炮之鄉(xiāng)的孩子很幸福!边@是胡鳳嬌從孩子們的笑臉上讀出來的,也是在孩子們的畫作上看到的。
來源:瀏陽網(wǎng) 記者許雅蘭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